四川綠色農業網
信息、資源、招商平臺共享
掃描下方二維碼,立即獲取更多產品信息
四川綠色農業網
信息、資源、招商平臺共享
掃描下方二維碼,立即獲取更多產品信息
13568585789
由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承擔的“雜交水稻全程機械化制種試驗”進行了田間現場驗收。由四川省種子站、四川省種業協會、成都市種子管理站、成都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及重要種業企業有關專家組成的驗收專家組現場查看了位于邛崍市固驛街道仁壽社區試驗點的項目實施情況。
2021年8月8日,由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承擔的“雜交水稻全程機械化制種試驗”進行了田間現場驗收。由四川省種子站、四川省種業協會、成都市種子管理站、成都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及重要種業企業有關專家組成的驗收專家組現場查看了位于邛崍市固驛街道仁壽社區試驗點的項目實施情況。
該試驗點制種品種為荃優2115,按機插秧規格設計6:40和8:40父母本寬行比栽培。父母本生長正常,花期相遇良好。采用無人機噴施赤霉素,母本穗層整齊。采用多種無人機機型、多飛行參數實施輔助授粉,授粉期間氣溫正常。母本和父本均采用機械化收割。
專家組采用挖方測產方法對制種產量進行了現場測產。測產結果:父母本行比6:40折合畝產(水分13.0%)167.12公斤;父母本行比8:40折合畝產(水分13.0%)180.46公斤,對照(采用人工拉花授粉)折合畝產(水分13.0%)177.46公斤。兩種試驗處理與對照相比制種產量無明顯差異。
專家組認為,本項目試驗的雜交水稻機械化制種技術在實際生產應用上取得了成功,為推動雜交水稻機械化制種積累了寶貴的經驗。該技術與傳統人工制種作業方式相比制種產量基本相當。采取父母本寬行比種植和無人機授粉可實現制種流程全程機化,將改變雜交水稻常規制種勞動力依賴程度高的現狀,節約大量勞動力成本,且在收獲母本的同時額外增加了父本稻谷產值,經濟效益顯著增加。
專家組建議,進一步加大該技術的示范推廣力度,加強雜交水稻制種社會化服務專業隊伍建設,加強四川省雜交水稻全程機械化制種的應用基礎研究,建立農機農藝融合,形成涵蓋宜機型水稻品種選育、耕作制度、栽培方式的智慧輕簡化制種技術體系,推動四川省雜交水稻制種全程機械化標準的建立。
本項目為邛崍市2021年制種大縣種業產學研融合創新項目“雜交水稻全程機械化制種試驗”,由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李平教授團隊牽頭,聯合成都尚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智慧農業板塊)、四川榮稻科技有限公司、邛崍市惠霖家庭農場等單位承擔實施,項目負責人為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梁越洋副教授。(作者:梁越洋)
部分圖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由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承擔的“雜交水稻全程機械化制種試驗”進行了田間現場驗收。由四川省種子站、四川省種業協會、成都市種子管理站、成都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及重要種業企業有關專家組成的驗收專家組現場查看了位于邛崍市固驛街道仁壽社區試驗點的項目實施情況。
2021年8月8日,由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承擔的“雜交水稻全程機械化制種試驗”進行了田間現場驗收。由四川省種子站、四川省種業協會、成都市種子管理站、成都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及重要種業企業有關專家組成的驗收專家組現場查看了位于邛崍市固驛街道仁壽社區試驗點的項目實施情況。
該試驗點制種品種為荃優2115,按機插秧規格設計6:40和8:40父母本寬行比栽培。父母本生長正常,花期相遇良好。采用無人機噴施赤霉素,母本穗層整齊。采用多種無人機機型、多飛行參數實施輔助授粉,授粉期間氣溫正常。母本和父本均采用機械化收割。
專家組采用挖方測產方法對制種產量進行了現場測產。測產結果:父母本行比6:40折合畝產(水分13.0%)167.12公斤;父母本行比8:40折合畝產(水分13.0%)180.46公斤,對照(采用人工拉花授粉)折合畝產(水分13.0%)177.46公斤。兩種試驗處理與對照相比制種產量無明顯差異。
專家組認為,本項目試驗的雜交水稻機械化制種技術在實際生產應用上取得了成功,為推動雜交水稻機械化制種積累了寶貴的經驗。該技術與傳統人工制種作業方式相比制種產量基本相當。采取父母本寬行比種植和無人機授粉可實現制種流程全程機化,將改變雜交水稻常規制種勞動力依賴程度高的現狀,節約大量勞動力成本,且在收獲母本的同時額外增加了父本稻谷產值,經濟效益顯著增加。
專家組建議,進一步加大該技術的示范推廣力度,加強雜交水稻制種社會化服務專業隊伍建設,加強四川省雜交水稻全程機械化制種的應用基礎研究,建立農機農藝融合,形成涵蓋宜機型水稻品種選育、耕作制度、栽培方式的智慧輕簡化制種技術體系,推動四川省雜交水稻制種全程機械化標準的建立。
本項目為邛崍市2021年制種大縣種業產學研融合創新項目“雜交水稻全程機械化制種試驗”,由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李平教授團隊牽頭,聯合成都尚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智慧農業板塊)、四川榮稻科技有限公司、邛崍市惠霖家庭農場等單位承擔實施,項目負責人為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梁越洋副教授。(作者:梁越洋)
部分圖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Copyright ?2021 宜賓市七星山林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電子營業執照川公網安備 51150402000080號|蜀ICP備2021021449號-1| 技術支持:萬商云集|企業資質
Copyright ?2021 宜賓市七星山林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電子營業執照川公網安備 51150402000080號|蜀ICP備2021021449號-1| 技術支持:萬商云集|企業資質